查看原文
其他

少做,做足 | 《秦一峰展》导读预告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秦一峰展》(余德耀美术馆/主编)入榜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年度摄影集”。我们邀请了图书项目组编辑施雯来为我们做导读,导读视频将以录播的形式于8月18日晚上20:00在千聊“中国摄影直播间”上线,欢迎收看~


对于已经在美术学院开设了十多年《个人画册的策划与设计》课程的上海抽象画家秦一峰来说,为自己于2017 年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个展设计图录,是一个实践自己的画册设计理念的绝佳机会。如何将一张张记录了明式家具的表面纹理以“负片”形式呈现的照片,在印刷上以极尽微妙之能事的灰调,在设计上贯彻“无设计”的风格呈现出来,无论是在画册的整体设计与版式设计上,还是在印刷工艺上,对他都是极大的挑战。令人欣慰的是,《秦一峰展》以贯穿全书各处的对于整体与细节的全面把控,将他一贯秉持的直接、单纯与朴素的极简主义画册设计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一本在视觉上纯净、在手感上沉静,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作品欣赏不受干扰的画册。而这个原则可以以他的一句话概括:“画册跟作品走。”
——顾铮
 
[2013/09/04 14:42晴]8×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自然光曝光8'12,秦一峰
 
关于《秦一峰展》
文/施雯
 
2017年9月2日至12月3日,我所任职的机构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了一档个展“秦一峰展”,首次展出艺术家秦一峰备受业界关注的负片摄影作品。作为展览的配套出版物和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同名画册《秦一峰展》在将近三年的筹备后,于2019年8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对画册最初的构思,或可追溯至2016年夏天初次拜访秦一峰工作室,初见这批作品以及展览初步立项的时候。对于制作一本展览画册而言,或许三年是久了点,被搁置的缘由不乏各种琐事以及其他项目的开展,但主要是因为对这本画册近乎完美主义的计较而在制作过程中有诸多尝试和反复。不过,自始至终,这条道路的方向一直十分明确,就是回到起点,回到秦一峰所拍摄的这组作品。
 
秦一峰是明代素工家具的收藏与研究者。2006 至2009 年,他将自己的研究梳理,并出版著作《明式素工圆方形制》,因制作该书需要拍摄明式家具,秦一峰开始接触摄影,这也成为他以摄影为媒介进行创作的契机。2010至2014 年,秦一峰在拍摄明式家具残件时,为解决摄影画面中空间压缩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试验。最后,他选用8×10 大画幅相机在自然光照下对拍摄对象进行长时间曝光,然后将冲洗后的负片直接进行扫描、打印,使最终成片保留灰度负像的形态。秦一峰总共拍摄了约六七百张作品,而令他满意并最终在展览中展出的仅有25 幅,都收录在这本画册之中。
 
[2013/12/07 14:56 雾] 8×10 英寸明胶银盐负片,自然光曝光53',秦一峰
 
秦一峰对明式素工家具的美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少做,做足。少做,意味着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部分,没有花哨、复杂的装饰;做足,意味着将一件事情尽可能做至完整、完美。这四个字似乎也诠释了秦一峰的态度和信条,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之中,并延伸至画册的整体构思和各处细节。我曾和秦老师讨论:由于展场空间的限制,无法在展览时呈现更多作品,那我们是否要在画册中收录其他未展出作品,提供给读者更多不同的信息。秦老师说:“展出的这些作品,已经足够说明问题,那我们何必再增加呢。”最终,除了那25 张作品,我们在画册中额外收录3 张,是为配合撰文说明。
 
整本画册的制作,秉持“少做”的初衷,没有任何多余的内容和信息;所有编排和设计都经过“是否必要”的再三考量和检视。“灰”是秦一峰这组负片作品最直观、也最突出的视觉语言,通过灰的不同层次,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非常幸运的是,恰好有灰板纸这种原材料的存在——它本身具备一定厚度,也无需额外印刷颜色,顺理成章地成为画册封面材料的首选。在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徐千惠女士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灰板开槽的方式,通过物理切割灰板,使书的封面、封底及书脊装订相连一体,没有任何第二种材料的使用,正如秦一峰所拍摄的明式素工家具一般简单流畅,具有原始的质感。封面采用丝网印刷,舍弃任何凸起或压凹的手感工艺,是因为黑色油墨渗入灰板后那恰到好处的“平”,顺应了秦一峰这组负片作品中对“平”穷尽各种技术的探索。作品均在右页单独呈现,左页除了页码,再无其他设计,使每件作品都不受干扰。即使是页码,都与普通书籍的设置不同;左右两页为一页,再多的页码似乎都显得多余。此外,秦一峰在他早已堆成山的创作笔记中,只挑选一页,作为观众了解其工作方式的窗口;也只选择一张展览现场照,使观众可以想象这组作品展出时的模样。我想,这本书是“吝啬”的,但足够读者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2014/10/10 10:46多云]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自然光曝光20',秦一峰
    
秦一峰的作品看似简单,简单之中却包含无穷无尽。他之所以采用8×10 大画幅相机来拍摄,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还原细节,展现画面中丰富的信息量。我们可以看到一件立体的明式家具残件在他的镜头下,被消解了距离和深度,剔除了虚实对比,在灰平之中定格构造之美,隐现岁月之痕。每件看似简单的作品,都不是碰巧获得,而是秦一峰对于每个环节严格到极致的把控:他在深入研究拍件之后选择拍摄的局部,从构图到对焦都尊重物件本来的形态和功用;他试验过各种胶片、相纸、相机、镜头,并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中寻找到最适合其负片摄影的媒介;他用时间调色,通过曝光时长来捕捉想要的精准,看似巧夺天工,实则如同一个科学家,通过每日记录下的时间数据来严谨地进行试验和调整;从暗房冲洗,到印刷裁切,甚至装裱装框,他全都自己操办。大部分作品展出时的尺寸是1099mm×1368mm,这是艺术家为使观众获得最佳观看体验而设定的比例大小。对于画册而言,却有诸多掣肘:我们不仅想要以最大限度的尺幅来印刷作品,还原细节;也需要考虑制作成本,以及这本书在翻阅时的便利性;更需要使作品在二维空间中的呈现依然独具风格,且与画册整体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基于这些考量,我们最终和秦老师商定,将画册做足至如今320mm×340 mm 的尺寸。
 
这本画册也完整收录了展览策展人、诗人萧开愚的文章《八十五到七十五(九十五到十八)度灰,或全真互文的平面保障》,从技术层面、木器材料、历史文脉、抽象构成、美学形式等多个纬度,对秦一峰的创作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述。同时,书中也收录了展览学术主持、评论家顾铮的文章《让我们看见负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他提出艺术家极具颠覆性地视“负”为“正”,在视觉探索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思考与审美意识,提示我们“负”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发现与理解摄影为何。艺术评论家吴亮则将秦一峰的创作归纳为“影物考”,在《“影物考”:一封寄往历史深处的信件》一文中,他从反转世界、深度背景消失、历史之隐藏三个维度出发,围绕“影物考”展开论述。三位作者的文风各异,在我们看来,也像是完整、独立的艺术作品,因而在画册的设计排版中也有意突出这点。
 
[2013/09/13 15:05 雷雨]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自然光曝光180'  ,秦一峰

 

秦一峰曾说,摄影并不是他想要的,从某种层面而言,他的确在反其道而行之。萧开愚提到,他的这组负片摄影作品,消除了文献性——物件的构造及其在漫长时间中的经历,以及摄影性——还原物件现状的逼真空间。或许这也说明《秦一峰展》并非一部传统意义的摄影集。最初确定展览标题时,策展人和艺术家都认为,与其使用具象的词汇去归纳、限定展览的主题或作品本身的意义,倒不如将作品最大程度地开放给观众去观赏和体会。希望这本画册能够延续这样的初衷,将更多想象的空间和可能性带给它的读者。

 

领读人简介:
施雯
余德耀美术馆展览部副总监,《秦一峰展》项目组编辑。


【免费预约方式】
预约流程如下: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预约页面
关注“中国摄影杂志社”服务号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摄影图书榜

2020夏季读书会×线上公开课


任悦:作为媒介的摄影书


中国摄影图书榜

2020夏季读书会×入榜图书导读


我当时是在记录我的生活丨《美国表象》导读预告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